欢乐宠物家

外国的狗不如中国的狗会叫?

铲屎官

外国的狗不如中国的狗会叫? 第1张

  阿拉斯加雪橇犬

  “让中国的狗像芬兰的狗一样,学会什么情况下叫,什么情况下不叫,什么时候不让叫就不叫,既是养犬者个人有没有素养的问题,也是一个事关社区和城市和谐发展的大事。”

  朋友的孩子从芬兰留学回来,发现家里多了一只小狗,也发现中国的狗要比芬兰的狗叫得来劲。那狗的模样儿挺招人喜欢,但叫起来没个完。走廊里稍有动静,它就会汪汪地大叫。朋友很喜欢,说这狗真可爱、真会叫。可在芬兰呆了几年的朋友的孩子却觉得不那么对劲,如此不分时间、场合地乱叫,会不会惊扰了左邻右舍?朋友孩子关心的这个问题,实际上也是如今很多社区居民关心的。

  朋友的孩子告诉他的父母亲,在芬兰,像这样“没有教养乱叫”的狗很少见。芬兰养犬的人也不少,但大都会参加养犬者协会,了解养犬的法规,学习养犬的方法。比如,在什么地方让狗大小便会被罚款;再比如,教自己的狗学会适应一些声音,改变乱叫的习惯。尤其是在公寓楼里的居住者,他们大都能管好自己的狗。朋友的孩子说,这就叫“养犬文化”。这个文化中除了有靠法律意识约束的一面,还有靠日积月累养成习惯的一面,而养犬者协会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。

  朋友孩子的介绍也使我想起了在瑞典工作时了解到的一些情况。瑞典的养犬者也都有自己的组织,他们或是某一类犬种的协会会员,或是社区养犬者协会的会员,有的人还是多个这样的组织的成员。这些组织经常举办各类活动,有时会请专业人士来讲解养犬的法规和训练的方法,有时则是让大家坐在一起交流养犬的经验。

  如果社区因为养犬出现了问题,比如说狗叫扰民,社区的有关部门就会让这样的组织出面,举办活动,给大家讲解这方面的注意事项。这些组织每年还要举办地区和全国的养犬大会,届时,养犬者都会带着自己的爱犬来参加,或表演、或比赛,或是交流经验,或是听警察的社会管理部门举办的讲座,这当然也是他们不断增强有关养犬的法律知识的一个好机会。

  近年来,中国城市人口急剧增加,住楼房的越来越多,养犬引起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。据北京市养犬办透露,2006年,北京市登记年检犬55万余只,而四年前在北京注册登记的只有13.9万只狗,现在增长了四倍。这还不包括没有注册的“黑狗”,据北京小动物协会统计,全北京宠物犬数量已达100余万只。北京是全国各大城市养犬现状的一个缩影。

  狗多了,管理就会十分麻烦。如果按一只狗每天排泄100克粪便来计算,北京全市可能就会上百吨。暂且不说清理这些狗粪要花费多少人力、物力,即便有1/10的养犬者素质不高,不能自觉地清理狗粪,就会有数十吨的粪便散布在全市的某些角落或街巷。更严重的是因狗叫、狗咬引起的邻里纠纷也在增多。据北京市警方透露,目前北京市民不文明养犬行为主要集中在不拴犬链违规遛犬、随地便溺、违章乘坐电梯、犬叫扰民、携犬进入公共绿地等。这样的问题在全国各大城市也十分突出,它已经成为影响和谐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。

  没有人愿意被狗叫声惊扰得睡不成觉,或是在大街上行走一不小心就踩到狗屎。但要杜绝这种情况的出现,让狗更有“教养”,除了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加强管理,该罚则罚外,更重要的是要培育养犬者的公德,让养犬者养成良好的习惯。这个问题对于缺少养犬条件的中国城市来说,对于养犬者队伍的迅速壮大来说,已经变得越来越刻不容缓了。

  养犬的问题虽然看上去只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小问题,但它却折射了这个过程中的公民素养的大问题。现代化越是进步,就越是需要配套的文化,就越是需要我们学会适应和遵守符合现代化的行为规范。养犬应有养犬的规范,行车应有行车的规范,还有如厕、排队、过马路和上电梯等等,也都需要有各自的规范。否则,这个社会就有可能会出现“运转失灵”。尤其是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,任何一个这样的小问题乘以人口总量,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。

  因此,让中国的狗像芬兰的狗一样,学会什么情况下叫,什么情况下不叫,什么时候不让叫就不叫,既是养犬者个人有没有素养的问题,也是一个事关社区和城市和谐发展的大事。

相关推荐: